查看原文
其他

这位国民偶像,与池州结下不解之缘!

池州新闻
2024-12-09


苏东坡与池州


苏轼(1037—1101),字子瞻,后来谪居黄州时,自号“东坡居士”,眉州眉山(今四川眉山)人。父苏洵、弟苏辙,均以文学名世,世称“三苏”。苏东坡更是我国古代不朽的文学巨匠。历史上,池州与苏轼结下不解之缘,从苏东坡的尺牍、诗帖、诗词中,我们可以寻觅到其中的痕迹。



北宋元丰七年(1084年)正月,苏东坡接到神宗皇帝御札,诰命量移汝州(今河南临汝)团练副使,本州安置,不得签书公事。四月,苏东坡便携家眷告别黄州东坡雪堂诸邻里,渡江过武昌。五月,下九江,取道高安,访子由(苏辙时贬监筠州盐酒税),因游庐山。六月丁丑(农历初九),送长子苏迈赴饶州德兴尉,至湖口,与迈同游石钟山,作《石钟山记》,六月下旬,舟抵池州。


苏东坡舟抵池州的缘起,当然离不开时任池州知府的王子琦。王子琦,字文玉。王文玉得知苏东坡将走长江水路迁往汝州的消息,心想苏东坡必然要经过池口。于是,特致函邀请苏东坡来池州面叙。


苏东坡舟行途中,接信后,欣然应允,复信于王文玉:“榜下一别,遂至今矣。辱书,感叹。且喜尊体佳胜。到岸,即上谒。可假数卒否?余当面既,不宣。”(《与文玉十二帖》之一),“榜下一别,遂至今矣”,苏东坡与王文玉,乃宋仁宗嘉祐二年(1057年)同榜进士,自京师一别,一晃二十八年,感叹之极,到岸,立即拜访。“可假数卒否?”即是指到岸后,请求王文玉借几个衙丁以帮助家眷打点行李。


漫长的水路,悚息的行程,多舛的仕途,苏东坡致函王文玉:“昨辱教,不即答,悚息!悚息!经宿尊体佳胜,见召,敢不如命。然疮疖大作,殆难久坐,告作一肉饭,竟日移舟池口矣。山妇更烦致名剂,某感戴不可言。谨奉启布谢,不宣。”(《与文玉十二帖》之二)。


接信后,王文玉迅疾前往池口恭迎。这下终于迎来了苏东坡,同榜相见,好不欢喜!于是,一觞一咏,畅叙幽情。次日,苏东坡即随王文玉登池州萧相楼。



池州萧相楼,乃唐代楼筑文化遗存。对苏东坡来说,其实早有所想。元丰三年(1080年)二月,苏东坡迁谪黄州。这年夏天,便收到好友池州知府滕元发的信札,了解到滕公追随先贤重修萧相楼一事。于是,苏东坡回信问候:“某启。别来忽复中夏。永日杜门,思仰无穷。比来起居何如?张奉议来,稍覆闻问,甚慰所望。府第已成,雄冠荆楚,足使来者想见公之风度。无缘一寓目,但有企想……”(《与滕达道六十八首》之十)。


之后,又收到滕公想请苏东坡为萧相楼作记的信函;困惑多日后,苏东坡便给滕公修书一封,以表达“乌台诗案”结案后暂时不便为文的苦楚。


“萧相楼诗固见之”:即元丰三年(1080年)五月,苏辙过池州时作《滕元发令赋萧丞相楼二首》,并自注:“池守滕元发,时将解去。”诗曰:“绕郭青峰睥睨屯,入城流水榖纹翻。楼成始觉江山胜,人去方知德业尊。坐久浮云霾后岭,酒醒飞雪变前村。我来邂逅公归国,犹喜登临共一樽。”“丞相风流直至今,朱栏仍对旧山林。奔驰轩冕身何有,跌宕图书意最深。松绕城头风瑟缩,江浮山外气阴森。三年不起南迁想,应有前人识此心。”


▲《池州蕭丞相樓》 图/吴莹 作 


回到萧相楼上,苏东坡和王文玉品茶谈艺,涉猎诗词书画。当时东坡的书法,已成为宋四家之一。王文玉欲求东坡墨宝,以增添萧相楼文化之大观。虽苏东坡当时未能挥毫,但在辞别王文玉书帖里已呈诺言:“久留治下,以道旧为乐,而烦乱为愧……所要作字,为疮肿大作,坐卧楚痛,容前路续寄也……”(《与文玉十二帖》之三)。


苏东坡抵达汝州之后,真的挥毫写下《苏文忠萧丞相楼二诗帖》,寄赠王文玉。此二诗帖,后来在《钦定四库全书》之南宋岳珂《宝真斋法书赞》卷十二中有记载:“行书,诗十一行,序二行,尾记六行。”尾记云:“元丰三年五月,家弟子由过池,元发令作此诗,到黄为轼诵之也。元丰七年六月,轼从文玉兄登斯楼,因为录出赠文玉。时子由在筠州,将复过此。汝州团练副使苏轼书。”


有趣的是,岳珂曾云:“予尝过池,登斯楼,挹二难之风,考百年之迹,盖未尝不三叹也。先君述先生之遗意,喜收坡帖,平生尝置几上,指此为真不?记所得之时,纸皆故暗,而笔势有轩翥态。故赞曰:登高而赋,维以思古。二难之风,意健句妩。黯然尘楮,笔势轩翥。真兮不谖,我怀陟岵。”(《宝真斋法书赞》卷十二)。


萧相楼,虽然没有等来楼记;所幸却等来了子由“意健句妩”的《滕元发令赋萧丞相楼二首》和子瞻“笔势轩翥”的《苏文忠萧丞相楼二诗帖》。


时光流转,岁月沧桑。在古城池州,有着唐风宋韵的萧相楼(遗址在今孝肃街包公井近旁)虽荡然无存,但其悠久而厚重的历史文化永存于历代典籍、志书和文人墨客的诗文集中。


苏东坡在池州,停留多日,喜爱秋浦山水。于是,王文玉陪其先上齐山,探访诗友隐者沈辽。第二年夏天,隐者沈辽病逝齐山云巢,苏东坡得知后,还写信给王文玉:“睿达化去极可哀,虽末路蹭蹬,使人耿耿然,永此才韵,岂易得哉,云巢遂成茂草,言之辛酸,后事想公必一一照管也……”(《与文玉十二帖》之七)。由此可见,苏东坡与沈辽情感甚笃。


那次由王文玉陪同上齐山,苏东坡既欣赏到了池州齐山独特的风景,又见到了隐居齐山的诗友沈辽,自然甚喜。接下来的几日,便泛舟秋浦之清溪,其景让疲于奔命的苏轼得到了慰藉,且诗兴大发,一篇楚辞体长诗《清溪词》已酝酿心中。



据尺牍《与文玉十二帖》(之七)可知,苏东坡于次年盛夏,曾“寓白沙……见张公翊,出《清溪图》甚佳。谢生殊可赏,想亦由公指示也。曾与公翊作《清溪词》,热甚,文多,未暇录去,后信寄呈也……匆匆,挥汗,不复尽意耳。”


无怪乎,元代吴师道《吴礼部诗话》记载:“张公翊《清溪图》,画池阳清溪也。郭功甫题五绝句,有‘唯欠子瞻诗’之语,遂求东坡为赋《清溪词》。”东坡词曰:


大江南兮九华西,泛秋浦兮乱清溪。
  水渺渺兮山无蹊,路重复兮居者迷。
  烂青红兮粲高低,松十里兮稻千畦。
  山无人兮云朝跻,霭蒙蒙兮渰凄凄。
  啸林谷兮号水泥,走鼪鼯兮下凫鷖。
  忽孤垒兮隐重堤,杳冥茫兮闻犬鸡。
  郁万瓦兮鸟翼齐,浮轩楹兮飞棋枅。
  雁南归兮寒蜩嘶,弄秋水兮挹玻璃。
  朝市合兮杂髦齯,挟箪瓢兮佩锄犁。
  鸟兽散兮相扶携,隐惊雷兮骛长霓。
  望翠微兮古招提,挂木杪兮翔云梯。
  若有人兮怅幽栖,石为门兮云为闺。
  块虚堂兮法喜妻,呼猿狙兮子鹿麛。
  我欲往兮奉杖藜,独长啸兮谢阮嵇。




是啊,清溪,是一幅诗情画意、墨韵流芳的山水长卷。《清溪词》更是一帖情深义厚的题跋。


几年之后,苏东坡又遭南迁,舟行长江,曾泊舟清溪口(下清溪入江处),念及老友,于是又致书王文玉一帖。帖云:“昨夜风静,遂解舟泊清溪口,道远不能入城,观随车歌舞之盛,徒对月举酒,想见风度耳……”(《与文玉十二帖》之十一)。



清溪,即清溪河。清溪河,是一条神秘而又有温情的河流。有诗话所载,苏东坡“《清溪词》题跋”面世之后,不少文人、士大夫访清溪寄情山水,或宴游酬和,似有晋人兰亭雅集的余韵,若借李白诗句作以注脚,正所谓:“地逐名贤好,风随惠化春。”


来源:池州日报   作者:吴毓福

图片网络综合整理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


编辑:吴婵娟           审稿:姚成润        监制:周美超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池州新闻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